总结篇 | 我心目中的前端大厦
小麦2024年12月27日1272 字
今年 7 月 18 日,我开始制作《现代前端开发必知》系列视频,收到了很大反响。
有人说这是在内卷,但我也看到更多人在这里找到了方向。
经过半年的努力,我连续发布了 15 条视频,
从前端最基础的知识,到工业化生产。基本上按照预定的计划,把我想讲的都介绍到了。
实际上我做这个系列视频的目的,是希望尽可能通过一种系统性,且不容易过时的分类思维方式,带大家了解目前真实世界中的前端开发会接触到什么。
下面就带大家快速过一遍这十几期的核心内容。
我们在第三、第四期介绍计算机网络,涵盖了域名、DNS、CDN、HTTP 协议等内容。
它们是构成现代互联网的核心组件,也是前端开发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东西。
我们在第五期介绍了前端编程语言,涉及 ECMAScript 规范、TypeScript、WebAssembly 和 JS 引擎和运行时。
第六期介绍了前端工具链,包括集成开发环境,包管理器,现代构建工具的组成要素,调试工具和集成部署工具等。
工具链的出现是前端从刀耕火种过渡到工程化开发的标志。
第七期我们讲了前端用户界面,包括 CSS 框架,UI 框架和组件库三个要素。
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。到这里,你已经可以完成一个能用的前端项目了。
从第八期开始,我们来到进阶篇。这里我们对 UI 框架和应用框架做了区分,同时介绍了应用框架的构成要素,以及常见的几种应用架构。
应用框架的出现是前端从简单 UI 界面开发,过渡到能处理更复杂业务的必然产物。
前端利用这么多工具和框架,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,其实是人机交互和用户体验。
因此第九期和第十期,我们把焦点放在了用户体验上,从性能优化到个性化,介绍了大量优化手段和设计方案。
在第十一期,我们引入了服务端,从运行时,基础框架,应用框架和应用架构四个维度展开。
服务端是从纯前端应用,升级到全栈应用的必经之路。无论是功能升级和体验提升,它为前端带来了非常多的可能性。
在第十二期,我们开始关注前端应用的质量和安全性,包括编码质量,测试,攻击防御和稳定性四个方面。
质量和安全性建设是大规模前端应用,进入工业化生产的前提条件。
如果你有机会进入大厂做前端开发,那么这期和接下来的几期内容都是必定会接触到的。
在第十三期,我们介绍了持续集成和部署,包含 CI 流程、流水线编排、门禁安全;CD 流程、部署环境、产物分发、灰度发布以及回滚。
CI/CD 是支撑现代前端应用,进行流水线标准化生产的基础设施。
在第十四期,我们引入云基础设施,从网络、计算、存储和安全服务四个大类,介绍了前端如何通过云基础设施加速应用开发。
在云服务日益完善的今天,大型前端应用接入云服务几乎是必然的。
在第十五期,我们的关注点从开发过渡到运维,介绍了如何通过日志、追踪、度量这三个维度,监测前端应用上线后的状态。
至此,我们的现代前端大厦已经初步建成,不知道各位感受如何?
需要说明的是,不是每个项目一上来都要把这些全部用上,而应该是渐进式引入的,这取决于你的业务复杂度和实际条件。
前端开发领域浩如烟海,每期短短几分的视频,注定不能面面俱到。而这套视频恰好可以作为一个参考,帮助大家发现项目中还可以完善的地方。
感谢大家的观看。对了,我将所有的视频链接、参考资料和可交互思维导图放在了这个网站中,大家可以按需获取,不需要一分钱。
感谢你的关注,期待未来再和你分享更多有用的知识。
我是小麦,我们下期再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