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《爱之梦》聊聊梦和梦想的区别

小麦2023年08月13日556 字

非常巧合的是,最近在几个不同场合听到了不同年龄段的人演绎的李斯特《爱之梦》,有截然不同的感受。后来闲逛的时候也看见许多带有“某某梦”的广告牌,突然意识到“梦”和“梦想”虽然一字之差,但却有很大的不同。

李斯特本人作曲的《爱之梦》描述的是男主一心追求女主的爱情故事,全曲大致可以分为 ABC 三个情节,不妨先听听看:

A 段旋律讲述的是男主向女主单方面求爱的真切心情;B 段旋律提升到高音区,讲述的是女主对男主的回应;而后则是男女共同歌唱,预示着爱情圆满。高潮很快退去,C 段回归平静,此时男主仿佛如梦初醒,原来这只是一场梦啊。

之所以叫《爱之梦》,“爱” 只是表面浮云,“梦” 才是核心主题。非常佩服李斯特非凡的作曲安排以及中文翻译的恰到好处。

往里看,“梦” 实际上是一种空想主义,幻想着不切实际的事情,最后往往落空。这首曲子自然不会叫做《爱之梦想》,如果真是为爱而想,我想大概率会实现,曲子不会有第三段了。

那么如何进一步理解 “梦想” 一词呢?“梦想梦想”,关键在于后面这个“想”。“想” 意味着思考,思考怎么把梦变成现实,并且付诸行动,是一种践行主义而不是光做梦。

黑人领袖著名演讲《I have a dream》的译名是《我有一个梦想》。广告语 “实现中国梦”,应该叫做 “实现中国梦想” 可能更为贴切。

当今社会有许多心灵鸡汤会以 “XX梦” 为题,可能归为肤浅之流。只有 “梦” 没有 “想”,注定会以失败告终。

读到这里,不知各位读者对下面这几句话是否有更深的理解呢?

“父亲的美国梦。” “挺进高三,圆梦清华。” “我有一个航天梦。” “我的梦想是当科学家。” 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?”

评论

你需要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
Made by 捣鼓键盘的小麦 / © 2025 Front Talk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