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音乐如何改变我的审美
小麦2025年10月28日1342 字
聊聊我在《丝之歌》游戏配乐中的发现和学习音乐给我带来了什么

《空洞骑士丝之歌》无疑是今年独立游戏神作,游戏发售当天便挤爆了包括 Steam 在内的多家游戏商店。
游戏本身难度颇高,无奈拜入风灵月影宗门(笑),但它的精彩配乐非常值得细细品味。
继《33 号远征队》的 OST 夺我心中头筹后,《丝之歌》的这套 OST 可以说是今年唯二我喜欢的游戏配乐。
于是我想在这篇日志中记录我对这套 OST 的赏析和感受,也想聊聊学习音乐如何改变了我的审美。
在这套包含 33 首配乐的专辑里,每首风格都很不一样,却又非常契合游戏场景。
举一些例子(点左侧封面看场景):






我在练习其中一部分我非常喜欢的钢琴改编,突然有那么一天,我发现了新大陆。
我的练习是从《Bone Bottom》开始的,因为它足够慢,也非常动人,对钢琴苦手友好。
这首曲子出现在游戏初期的第二张地图,从一段沉思的旋律开始,后半部分是情绪饱满的八度下行音阶(原曲是两种配器,钢琴改编就用八度代替了)。


随后是《Bilewater》腐之泽(现在翻译为胆汁水域),听名字就很痛苦面具,如果在这张地图中落水就会被蛆虫缠身。但是它的配乐却显得 “格格不入”,甚至是 “优美” 的。我想配乐描述的应该是对过去这片绿意盎然土地的美好追忆。


拿下这首后,我开始练习《Songclave》,在击败苍白之母后便会响起这首,属于是游戏的尾声配乐。
左手十六音符快速跑动配合右手简单的旋律线条。这首曲子有一种让人如释重负、感慨万千的感觉,放在故事结尾再恰当不过。


既然尾声弹了,那么主题曲是不是也要练练呢,恰好它也不难。
主题曲《Silksong》是这张专辑的最后一首。当我弹到第一个小节,突然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:这套专辑里的很多配乐其实都是基于这首主题曲的变奏。

**变奏(Variation)**是一个专业术语,意思是将一段音乐材料,通过改变节奏、和声、织体、音色等方式对其进行再创造。说人话就是:让人既认得出“这是原来的东西”,又明显感觉到“它不一样了”。
变奏听辩可能不太容易,不妨记住这段主题旋律:


然后尝试听《Reprieve》中的这段,是不是比较明显呢?


再听《Bellhart》这段的钢琴演奏部分,可能稍微不太容易听出来。


接着听《Songclave》这首:


如果你都能听出来里面的主题旋律,那么恭喜你开始理解音乐的变奏技法了。
Christopher Larkin 在这套 OST 中还藏有许多精心设计的巧思,练习这些曲子让我得以窥探作曲家的心思,这种美妙的感觉恐怕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得到。
去年阴差阳错地考了个英皇五级乐理,虽说都是非常基础的东西,但是有了乐器和乐理基础,会让我下意识地去感受每首曲子里面特别的地方。
比如注意到离调音、和声色彩变化;会单独关注旋律和伴奏;会注意到不同声部如何发展;会分辨用了哪些乐器,何时出现,如何配合。
解构音乐的乐趣,就像是书读百遍,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一样。
而学习乐器让我有机会复现内心听觉,尝试安排不同声部的分量,津津有味地创造完全不同的音响效果,这在我练习《Choral Chambers》时尤为明显。


我想这些就是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载体的独特魅力吧。
音乐不仅能提供情绪价值,它的艺术价值也应该被更多人看见。不妨更深入一些,去了解音乐的创作和设计,提升审美能力后你会发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