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的 Node.js 进化成了什么样?是时候拥抱现代 Node.js 了!

小麦2025年10月10日882 字

Node.js 已今非昔比,聊聊前端十六年老将 Node.js 现在的样子。

欢迎来到《前端杂谈》,我是小麦。

回想当年把玩 Node.js 的时候,大概写过这样的代码。

没有 import/export、没有 let/const、没有箭头函数、也没有 async/await。

一切都是那么朴实无华,有一种没点技能,就敢赤手空拳无伤挑战大 boss 的美。

自 Ryan Dahl 在 2009 年推出 Node.js 后,

如今十六年过去了,Node.js 进化成了什么样子呢?

首先 Node.js 的模块系统变化较大,从 CommonJS(CJS) 过渡到了 ESM。

这是过去 CommonJS 的写法,

ES6(2015)标准发布后,更现代的写法是 ESM。这么做有很多好处,

比如支持静态分析,这为编译时优化打好了基础,像是 Tree Shaking 这样的优化就依赖 ESM。

此外,ESM 和浏览器标准达成了一致,语法层面的一致性降低了开发者的心智负担。

写过 Node.js 的老登应该对 nodemon、dotenv、mocha、ts-node 这样的工具不陌生。

它们分别用于自动重启、环境变量加载、运行单元测试,执行 TS 代码。

现代 Node.js 已经原生支持这些功能,许多情况下已经不需要它们了。

早期的 Node.js 是面向服务端环境设计的,Node 开发者和前端开发者虽然都写 JS,但各有各的方言。

即便有些 API 的功能是差不多的,但由于底层实现上的差异,前后端的代码无法共享。

而飞速创新的 Web 标准也难以在 Node.js 上应用,限制了它的进步。

于是 Node.js 从 v10 版本开始积极跟进 Web 标准,

如今我们已经可以使用许多原本在浏览器里才能使用的 API 了,可谓喜大普奔。

这一变化的背后有一个叫做 WHATWG 的组织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
对,就是这个满脸问号的组织。

WHATWG 是一个由浏览器厂商主导,致力于制定和推动 Web 平台标准化的组织。

而 Node.js 之所以要拥抱 Web 标准,很大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战略考量。

Web 开发已今时不同往日,Node.js 需要考虑更多跨平台一致性、云基础设施的发展、自身的维护成本、以及生态建设等等问题。

因此即便没有 WHATWG,Node.js 也可能会 “自己走向标准化”,只是 WHATWG 提供了公认且权威的路线图。

Node.js 作为服务端 JS 的先驱者,它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打开了 JS 语言的应用场景。

还在于为后来的 Deno、Bun 等晚辈趟平了障碍,传授了宝贵经验。

十六年的时光没有让 Node.js 固步自封,我看到了它老骥伏枥、志在千里的魄力。

那么这就是本期视频的全部内容了,如果觉得好的话记得给个一键三连。

我是小麦,一位热爱技术和分享的软件工程师,我们下期再见。

本文为「捣鼓键盘的小麦」原创文章,转载请联系微信:Micoozlee

评论

你需要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
Made by 捣鼓键盘的小麦 / © 2025 Front Talk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