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乐演奏是心、脑、体的三维劳动

小麦2023年04月11日932 字

第一次听到“艺体生”这个词是在我刚上高中的时候,“艺体生”是“艺术”和“体育”学生的合并简称,将这两个词相提并论,起初感觉是很奇怪的。在我的高中时代,人们对艺体生是持有偏见态度的,会认为他们是一帮因为不学无术而被迫选择通过艺术(绘画)或者体育运动,以较低的高考分数考入大学的学生。

每年艺考期间,网络上都会流传着这样的画面:数百考生的画作铺满水泥地面,阅卷人用脚踩踏着这些“艺术品”,只给予这些作品很短的目光,便给出评分。这样的新闻报道,也不断给孩子或者孩子的家长们灌输着艺术无用的悲观想法:你学了几年画的画都不值得考官看两眼。打击着未来有机会成为艺术行业从业者的自信心。我想这也是导致人们瞧不起艺体生观念的侧面来源。

还记得以前班主任说:“可不要小瞧艺体生,他们付出的努力可不比你们天天读书的少。”但当时作为同龄人的我们,很难与艺体生共情。至少上面的偏见在我高中毕业前一直如此,直到十几年后我开始亲身接触和学习键盘乐器为止。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。”是人尽皆知的名言,但真正做到人却很少。本文以音乐演奏为例,来说说为什么它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。

音乐演奏是一种汇集心力、脑力和体力的三维劳动。

心力是指“内心听觉”,我想大多数人可以做到不出声在心中“播放”一首熟悉的曲子,内心听觉本质是一种记忆力,但记忆力本身又分不同的层次,或深或浅,或长或短。普通人能区分音高,心力强的人还能重现音乐里面的各种细节,比如:强弱关系,情绪起伏,乐句乐章。

脑力是指练习演奏时大脑处理信息的效率。和唱歌不同的是,一般人到 KTV 只要照着歌词找准音高就能唱得大差不差,但演奏一门乐器需要识谱。乐谱的信息量可比单纯的歌词复杂太多了。以钢琴五线谱为例,谱号、调号、拍号、速度标记、音符、连线、踏板、强弱记号、表情术语,要关注的内容很丰富,光是每种表情术语的含义就可以出一本厚厚的小册子。大脑识别这些信息,然后将指令传达到肌肉手指,需要非同常人的效率和准度,这无异于外科医生精细的手术过程,需要大量的训练才能完美呈现。

光有脑力还不够,体力也必不可少。许多曲子的华彩部分包含快速音型,篇幅长一点的协奏曲一弹就是几十分钟,肌肉要跟上脑子同样很难做到。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,这个过程就像长跑,是一场体力的磨炼。

回到开头,“艺体”这个组合词实际上是恰当的,因为一个人对艺术的付出,是心、脑、体三维的,需要极致的热情和强大的毅力。而“艺体生”也不应该成为差生的代名词,这对于同样付出了巨大辛劳和汗水的学生来讲是不公平的。

评论

你需要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
Made by 捣鼓键盘的小麦 / © 2025 Front Talk 版权所有